《富春山居图》随想

作者:甪直旅游
日期:2011-12-17
查看次数:3545 次

作者:沈人伟 来源:新民晚报

    被誉为中国山水画长卷“第一神品”的《富春山居图》,该画的前半段即《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早年由吴湖帆先生收藏。其实,吴湖帆先生还曾收藏有一幅临摹的《富春山居图》,那就是《沈素园临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卷》。沈素园所临摹的是《富春山居图》的后半段的原本,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吴湖帆在《梅景书屋题跋记节录·沈素园临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卷》(自藏)中写道:“黄子久《富春山居图》,为天下著名剧迹,自顺治间宜兴吴氏云起楼火劫后,已分散。后半大部由泰兴季氏归清内府,是即素园姻丈所临之原本也。笔致神韵,深具痴翁本色。若起西庐、湘碧,观之亦叹无多让也。原本之前段,云起楼散后,归朝鲜王氏,迄最近,始为余收得,他日希文再临一节,补全是卷,庶免九仞之亏,想文必欣快耳(戊子中秋获观)。”

    那么,沈素园是何人,沈素园即沈柏寒也。沈柏寒(1883—1953),字伯安,号素园、雪尘,苏州甪直人,同盟会会员。沈柏寒从小得到名师(昆山名士方还)指授,打下了旧学根底。1904年,他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教育系攻读。沈柏寒还结识了于右任等一批志士,并和陈叔通、秉农山义结金兰。

    被称为一代乡贤的沈柏寒先生,不但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画家。沈柏寒的山水画作品清逸,一如其人,他更善临摹“四王”作品,有神似独到之功。沈柏寒还和当时的一些文化界人士如:黄炎培、陈叔通、秉农山、刘海粟、颜文梁、沈尹默、吴子深等相友善,他们在一起探讨文学艺术。1949年初,黄炎培、陈叔通两先生曾邀约沈柏寒先生同赴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沈柏寒先生以体弱多病为辞。

    笔者家中有一幅沈柏寒先生的山水画,这幅画是沈柏寒赠与其侄子沈家震(笔者父亲)的,父亲生前非常喜爱这幅画,并一直将画挂在番禺路家中的墙上。该画纵95厘米,横43厘米,纸本,墨笔,右上题款为:“家震贤侄清鉴,乙丑中秋后二日,素园叟。”钤白文“素园叟”印。

    这幅画表现的是一派江南秋色。画面上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画面近处为山石陂陀,林木萧疏。高树平列五六株,树叶疏朗。一条小径穿过松林,林中有藏露兼半的茅屋,却不见人影,越发显得幽深宁静。中间是河流萦回,但并不画波纹,以留有空白。河的彼岸,画面上部绘两重大山,山峰险峻,山上布满小墨点子,来描写漫山的树林。半山崖上,又有一山馆依崖而筑。苍崖险岭、宁静幽深的山林风光,山野雄秀之气扑面而来。山下林木层深,树木蓊茂。整幅画面取江南幽润清深的峰峦树石。其山石的画法,以淡墨偏锋,勾出外部轮廓,再以湿笔晕染,浓墨点苔,显得清润浑厚。墨点也有疏密浓淡的变化,斑斑驳驳,显出密密匝匝的远树态势。树木的画法,以中锋勾勒树干,再以树的不同形态和种类,稍为点簇,画出相应基本姿态。画面上没有人,但也有一种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这幅画(右图)中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和《富春山居图》极为相似,也正如吴湖帆先生所说,“笔致神韵,深具痴翁本色。”

    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还曾在2007年仲夏拍卖会上拍卖一把沈柏寒、唐云合作的《夏山图》成扇。由沈柏寒作画,扇面画题款云:“拟董思翁夏山图,为孟繁老哥亲家八十寿并希教正,壬辰六月,素园。”钤白文“沈柏寒”印。唐云则在成扇背面题了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