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话甫里|晨钟暮“古”,解码千年古刹保圣寺

作者:麦子
日期:2023-10-26
查看次数:557 次
千年古刹保圣寺
晨钟暮“古”诉说光阴故事

甪直古镇的美
不仅在于柔婉优雅的江南风光
更在于历史沉淀下的人文底蕴
“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
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
解码千年古刹保圣寺
唐风宋韵浸润江南水乡
晨钟暮“古”诉说光阴故事

保圣寺

  保圣寺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唐宋年间历经重建,鼎盛时有殿宇5048间,号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

  保圣寺至今仍保存着天王殿、塑壁罗汉、古物三宝、古木三绝等文物遗迹,漫游保圣寺,一起感受江南古刹的千年风华。

山门

  山门位于保圣寺中轴线南首,历史上曾经多次损毁,经过修复,现在的山门恢复了匾额龙凤浮雕图案,在照墙上重新书写“辅扬显秘”四字,两座石狮子东西分立,古朴大气。

摄影:袁云华

天王殿

  沿着中轴线向前漫步,遇到的第一间殿宇便是天王殿。天王殿是保圣寺的第一重殿,中间一间石拱殿门,左右两间各有圆花窗,立脚飞檐式戗角,是典型的江南佛殿风格。

  天王殿的柱础为北宋遗物,刻有“压地隐出童子牡丹花”图案。四个斗拱的挑角尖端处各挂着一只古式铜钟,梵铃声清脆,1956年,天王殿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天王殿内陈列着甪直拯救国宝,建立古物馆的故事。

  1918年,我国史学家顾颉刚应好友之邀前往甪直古镇游玩,在保圣寺内发现东西两壁罗汉塑像。可惜历经千年风雨,大殿主梁坍塌导致多尊塑像被毁。顾颉刚在《努力周报》《小说月报》等媒体上发文呼吁保护,可惜未引起重视。

  1926年,日本美术史学家大村西崖来到甪直考察塑壁罗汉,并著成《吴郡奇迹:塑壁残影》一书,引起了中国文化界的重视。

  1929年,在教育部部长蒋梦麟、副部长马叙伦、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等人的倡议主持之下,“教育部保存甪直唐塑委员会”成立。

  该委员会在大殿基础上建立“古物馆”,并邀请之名雕塑家江小鹣和滑田友将剩余9尊罗汉塑像修复放置其中。这便是今日所见的古物馆。1932年,保圣寺古物馆举行开馆典礼,当天开馆典礼的盛况,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各报都作了报道。

  保圣寺罗汉塑像留下了时代的记忆,亦丰富了古镇的历史文化,晨钟暮鼓,其代表的唐风宋韵深深融进了甪直古镇的文化血脉之中,历久弥新,源远流长。

古物馆

  穿过天王殿,眼前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便是保圣寺古物馆。

  相传,古物馆所存的九尊罗汉塑像为唐代“塑圣”杨惠之所塑。一个个塑像俯仰呼应、动静交融,犹如一幅以山水为背景的立体人物画卷,展现了杨惠之高超的雕塑技艺。1961年,保圣寺罗汉塑像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打开手机,扫描线下标识牌上的小程序码,就可以在线免费收听保圣寺罗汉塑像的语音讲解,讲解有普通话和苏州话两个版本可供选择,还有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全面解读罗汉塑像的故事。


古物三宝

  古物馆前的庭院内,放置着唐经幢、幡杆夹石、大铁钟等文物,历史古韵悠悠,“古物三宝”静静伫立。

  双首四爪龙大铁钟位于古物馆庭院东侧,高1.5米,直径1米,钟顶为龙钮,钟身铸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字样。此钟为明末清初重铸,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青石经幢是唐代始创的一种佛教石刻,这尊经幢全称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幢身建于唐大中八年(854年),造型秀美端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幡杆夹石俗称为旗杆石,顶部刻复莲纹,上下设穿孔,为固定旗杆用。旧时夹石间竖10余米长的幡杆,悬挂旌旗灯笼。


时光流转,古韵悠悠
历史岁月在空间内重叠
将“人文江南”诠释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