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话甫里 | 古琴大师管平湖,琴中有画意,画里有琴音~

作者:麦子
日期:2021-01-25
查看次数:830 次
甪直古镇历史悠久,
人文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涌现出不少文坛巨匠和名人雅士,
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存和精神财富。
其中祖籍甪直镇的古琴大师管平湖,
丝弦流芳,妙笔生花。
让我们一起边聆听这位大师演奏的古琴曲,
边体会他流芳后世的艺术追求和高超造诣。

  管平湖(1895-1967),著名古琴演奏家、画家。名平,字吉庵,号平湖,祖籍苏州甪直镇。代表作品有《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

出生艺术世家,遍访名师学艺

  管平湖出生艺术世家。其父管念慈,清代江苏苏州画家,光绪间,召入内廷,奉旨改号莲盦(读ān,同“庵”),光绪称为横山先生,恩遇有加,继张乐斋长画院,名望一时。他既精于绘画篆刻,又擅长弹琴。



  管平湖从小随父学习绘画、弹琴,在艺术的世界中成长,不幸的是,父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于是他只好向父亲的徒弟叶诗梦学琴。后又师从张相韬及北京最有影响的琴家“九嶷派”杨宗稷,管平湖天赋聪颖,又刻苦认真,进步飞速,后不满足只在北京学琴,于而立之年重访故乡苏州,游天平山时拜师“武夷派”悟澄和尚,经悟澄指教,改进了以前学琴中的呆板,加强了运指的灵活性,琴艺大进。在苏州返回北京的途中,他又向山东秦鹤鸣道人学会了“川派”《流水》,从此该曲成为他的看家之作,人称“管流水”,与“查潇湘”(查阜西善弹《潇湘水云》)齐名。



  管平湖博取三派之长,并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不断创新,自成一家,形成中国琴坛上有重要地位的“管派”。他的演奏风格“节奏谨严而雄健潇洒,含蓄蕴藉而情趣深远”,形象鲜明,颇具神韵。



  管平湖的学琴老师很多,但他并未把功夫全放在琴上,早先年他专攻绘画,师从名画家金城(原名金绍城),学花卉、人物,并先后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其擅长工笔,笔法秀丽新颖,不为成法所拘,表现出空灵飘远的境界。

弦上流芳难继,笔下生花惘然

  管平湖在艺术上是多才多艺,但在生活上却是多灾多难。早些年他一直习琴,也一直没有离开过琴,但也一直喜欢别的,而且分心程度不亚于琴。从绘画、书法,到养金鱼、斗蟋蟀、嗜花草,他玩“艺”痴迷,不擅长储备;两头不着岸的游弋,让他无法精进;且抗战期间,黎民百姓饥寒交迫,艺术家也不例外……先生一方面对艺术进行执着的追求,而另一方面还要为生活进行痛苦的挣扎。


  他走过的前半生,正是古琴不被重视的年代,找他学琴的人寥寥无几。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作画和教画上,好友查阜西在《琴坛漫记》说,管平湖当时的学生有郑珉中、溥雪斋、袁荃猷、沈幼、王迪等。当时他的收入只有这些学费,濒临生活绝境时还要靠家境富裕的沈幼和王迪供养。



  据王迪回忆,20世纪40年代,是管平湖生活最充满挫折感的时光。他一人独住的小屋,徒有四壁,房中一张门板搭建的床和一张桌子(用以放琴),每天用瓷茶缸煮点粥充饥。1949年前夕,越发窘困,生活拮据,但他依然不放弃对古琴音乐艺术的探索,他每天坚持弹琴打谱和教学,数十年如一日,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弦上万古意,倾心向流水

  让他发生人生蜕变,一路迈上现代“琴圣”的“头把交椅”,还要从新中国成立后说起。



  新中国成立后,管平湖受聘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从漂泊不定的琴艺人成了拿工资的副研究员,他终得发挥他的专长,不问世间纷扰,将重心移到琴学研究。羁旅和磨难,彻底改变了富家子弟的旧习和琴风,古琴成为他的一缕强光,成就了他大气磅礴、恢弘凝重的琴风。已进入迟暮之年的管平湖,将人生最后十余年全部献给发掘古谱的工作,琴救了管平湖,反过来,他也救了琴。



  这是管平湖沉醉于琴乐的最佳时期,其勤奋程度非一般人所能想象,他除了将手头熟悉的传曲全部录音存档之外,还将几十年打谱的经验都写进书中,使很多历史名曲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些名曲包含《广陵散》《幽兰》《离骚》《欸乃》《长清》《短清》《阳春》等,它们都是见于古代文献,却又难以听到的艺术珍品,管平湖通过音乐会、广播、唱片,向人们介绍祖国璀璨的古代音乐文化。他那富有魅力的演奏,大大缩短了古代音乐与当代听众的距离,为音乐的流传作出了巨大贡献。

  整个20世纪留有录音的古琴大家中,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琴界内外的普遍公认,就像梅兰芳在京剧中一样,他已经变成了古琴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如果你没有听过管平湖,就不能说听过古琴。1956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专为管平湖拍摄了纪录片,可谓全国琴人的“唯一”。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被相继载入美国旅行者1号及旅行者2号探测器上的铜制磁盘唱片,目前旅行者1、2号均已飞出太阳系,这是管平湖先生一生勤学苦练的结果,这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967年,一代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于北京病逝,但他弹奏的古琴名曲将永远流传后世。

古琴与绘画,
贯穿管平湖先生的一生。
无怪乎琴声中有画意,
画中似有袅袅丝竹声。
他几十年如一日,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可供欣赏、
研究、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
永远值得后人深切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