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 ,又称刻丝、克丝。起源于西汉回鹘(今属新疆),南宋时传入吴地。明代,吴地缂丝在全国最负盛名。缂丝是一种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是丝织工艺品中技艺最高的一种艺术品,它既不同于刺绣,又不同于织锦,而是以生丝为经,各色熟丝为纬,用“通经断体”的技法,使缂丝的纹样正反如一,与苏绣“双面绣”有异曲同工之妙。缂丝织物一般分实用品和装饰品两大类。古代大多用作王公贵族的蟒袍、马褂、腰带等。北京定陵出土的龙袍就是万历年间吴地的缂丝织物。现在坚持艺术和实用相结合织造的和服腰带、花鸟山水座屏、插屏、挂屏等,远销日本和港澳等地。
缂丝织造方法繁复、技艺易学难精。其制作过程分为调经、牵经、接经、嵌经、画样、织纬、整理等十多个工序。织纬时的配色尤为复杂,需用多种不同的色丝调合织造,做到浓淡层次融洽,如同画笔渲染。一件4尺长,15尺宽的缂丝,要用手工来回穿梭半年,甚至8—9个月,单一朵牡丹花的花瓣,就要用12种深浅不同的红色丝线,可见其做工之精细。
甪直缂丝联营厂,生产缂带,规格长475公分,宽31.5公分,产品销往日本,有职工80人,厂房面积1000平方米。